首頁/ 資訊/ 鎂行業(yè)資訊
C03-先進鎂合金分會成功舉辦
發(fā)表時間:2024-08-01

中國材料大會2024暨第二屆世界材料大會于2024年7月8日至11日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C03-先進鎂合金分會于2024年7月9日下午至7月11日在國際會議中心4號樓云浮廳順利舉行,分會共計5個半天日程。

本次分會規(guī)模龐大,共有兩百余人注冊C03-先進鎂合金分會,91名學者進行現(xiàn)場學術報告。報告人分別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河北工業(yè)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上海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華東交通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華北理工大學、南京工業(yè)大學、沈陽工業(yè)大學、湘潭大學、福州大學、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上海理工大學、內蒙古工業(yè)大學、貴州大學、重慶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重慶科技大學、齊魯工業(yè)大學、湖北汽車工學院、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紹興市特種設備檢測院、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伯樂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與陜西匡迪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等三十余所高校、研究所與企業(yè)參加本分會。分會邀請四位分會主席進行主旨報告,30名老師進行邀請報告,17名老師進行口頭報告,此外,還特別為參與報名的青年同學舉辦了優(yōu)秀閃報大賽,在三整天的時間開展了一場充實全面的鎂合金盛宴。

會議伊始,來自上海交通大學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曾小勤教授作為分會主席代表致分會開幕詞,對各位參會嘉賓與組織者表達了誠摯的歡迎與感謝。


會議安排了四名分會主席的進行主旨報告,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曾小勤教授做了題為《材料基因工程與不銹鎂合金設計》的主旨報告,以解決鎂合金耐蝕性能差的瓶頸為背景,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研究范式,采用高通量計算與實驗的方法,開展了不銹鎂合金成分設計與優(yōu)化,從上萬種備選體系種篩選出具有優(yōu)異耐腐蝕性能的高耐蝕鎂合金(不銹鎂合金),其腐蝕速率與防銹鋁合金相當。此外,不銹鎂本身呈現(xiàn)高耐氯特性,且表面膜層具有優(yōu)異的自修復特性。此外,不銹鎂合金也在生理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出較低的降解速率,在生物醫(yī)用領域展現(xiàn)出較高的應用潛力。報告為設計具有高耐腐蝕性的合金材料提供了指導思路。


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的單智偉教授做了題為《卡車車廂用高品質鎂合金的研制與應用》的主旨報告。運煤重卡的鎂合金輕量化設計與應用對降低能耗與碳排放,提高運輸效率意義重大。通過合金凈密化制備有效提升車體材料耐蝕性;應用多層次異構設計實現(xiàn)易成形高強韌車體結構單元的制備;基于不同結構單元氬弧焊/激光焊等焊接匹配設計、工藝優(yōu)化實現(xiàn)高穩(wěn)定耐疲勞焊接結構開發(fā);同時基于車用新能源電池艙體中溫服役條件,采取多元微合金化數(shù)量級提升蠕變抗力,保障艙體鎂合金構件穩(wěn)定服役。報告展示了業(yè)內首臺鎂合金運煤重卡,最大鎂合金單體制件尺寸13米,為打造中國金屬鎂產業(yè)“有標準、有體系、有聯(lián)盟、有法制”的精品產業(yè)鏈條提供了有益參照。


來自重慶大學的蔣斌教授做了題為《高性能鎂合金在新能源汽車上應用》的主旨報告。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和合金化,在改善鎂合金塑性的“固溶強化增塑”機制基礎上,發(fā)展了一系列新型高強塑性鎂合金,其中鑄造鎂合金的室溫抗拉強度超過350MPa、室溫延伸率可達到10%,有效改善了合金的鑄造工藝性,突破了傳統(tǒng)固溶強化損害塑性、高強塑與多物性難以兼得的瓶頸,實現(xiàn)批產應用,并開發(fā)出世界最大的鎂合金鑄件。


來自吉林大學的王珵教授代表王慧遠教授團隊做了題為《新型低合金化高性能鎂合金設計》的主旨報告。新型低合金化鎂合金易于鑄造和加工制備,生產成本低。然而,較低的合金含量容易導致鎂合金的抗拉強度和熱穩(wěn)定性不足,且難以獲得超塑性變形。報告基于多元微合金化鎂合金的元素交互作用、微觀組織演化規(guī)律及力學性能等研究,開發(fā)了具有室溫高強度、高塑性和高溫超塑性的低合金化鎂合金,實現(xiàn)了弱織構細晶和多層級組織控制,探討了低合金鎂合金的組織熱穩(wěn)定性機制、室溫強韌化機制和高溫超塑性變形行為。此研究為新型低合金高性能鎂合金的設計與開發(fā)提供了支撐。


四位分會主席展示了領域內前沿成果,做了十分精彩的主旨報告,吸引了眾多參會觀眾,以及許多其他分會的觀眾,積極提問,十分踴躍。除此之外,領域內其他專家的精彩匯報也毫不遜色。來自重慶大學的楊艷老師做了題為《鎂基材料研究前沿與熱點分析》的邀請報告。通過文獻計量學分析了鎂合金的研究趨勢和研究熱點。鎂合金的微觀結構、力學性能和腐蝕防護仍是主要的研究熱點,生物鎂材料、鎂離子電池和儲氫鎂材料備受關注。然而,要進一步拓寬鎂合金的應用范圍,還需要克服許多困難,如結構用鎂合金的強度低、塑性差、耐蝕性較差,生物鎂合金的降解速度快,鎂儲氫材料充氫和放氫范圍窄、鎂電池材料電解質不相容、高性能陰極和陽極材料稀缺等問題。報告為鎂合金領域研究者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方向,展示了未來鎂合金領域研究的趨勢。


來自伯樂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鄧俊均作了題為《鎂合金半固態(tài)注射成型技術的基礎研究與創(chuàng)新開發(fā)》的邀請報告。該報告主要介紹了半固態(tài)注射成型技術,其被認為是鎂合金最有發(fā)展前景的近凈成形工藝,具有安全、環(huán)保、高效的優(yōu)點。報告介紹了其團隊研制的一次成型鎂基復合材料,其屈服強度高達193MPa,彈性模量為55GPa,延伸率為4%,在鑄態(tài)下展現(xiàn)出優(yōu)異的強韌性。此研究不僅為高性能半固態(tài)鎂材料的研發(fā)提供了新的思路,還指明了半固態(tài)注射成型技術在輕量化領域中潛在的新技術方向和應用趨勢。


來自廈門大學的曹福勇老師做了題為《不析氫高耐蝕鎂合金的腐蝕行為及機理》的邀請報告。報告內容主要為研究通過磁控濺射得到的Mg-Zn合金和Mg-Al 合金,以及通過壓鑄得到的AM60M合金在3.5% NaCl溶液中的腐蝕行為和機理。其中,Mg-Zn合金在腐蝕或陽極溶解過程中沒有氫氣產生,這是由于其較正的腐蝕電位抑制了陰極析氫。這是一種以前從未實現(xiàn)過的抑制鎂腐蝕過程中析氫反應發(fā)生的新方法。同時,Mg-Al合金是由于鈍化,所以在一定的電壓范圍內沒有氫氣析出;壓鑄AM60M由于生成較致密的腐蝕產物膜,因此在浸泡一段時間后也沒有氫氣析出,此報告展現(xiàn)了鎂合金腐蝕機理的最新進展。


來自大連理工大學的郭恩宇老師作了題為《鎂鋰合金表面超疏水防護膜層的構筑于耐蝕機理》的邀請報告。報告主要介紹了其團隊近些年來針對鎂鋰合金表面超疏水涂層制備及機理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磁控濺射法在鎂鋰合金表面沉積了一層鋁薄膜,并與空氣反應形成致密氧化鋁膜,具有超疏水特性。此外,還采用一步電沉積法制備表面超疏水涂層,提出一步電沉積超疏水表面并旋涂石蠟基油凝膠制備自修復、耐久超滑涂層的方法,解決了傳統(tǒng)超滑涂層存在工藝復雜、油相易失、耐久性差等缺點。


來自福州大學的陳俊鋒老師作了題為《鎂合金表面陶瓷復合涂層設計、制備與耐蝕應用研究》的邀請報告。報告介紹了其團隊提出在鎂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層表面原位生成LDH層,設計制備了一種多功能的高耐蝕陶瓷復合涂層。報告圍繞了該多功能復合涂層的形貌與結構特征、性能特點、制造工藝、應用現(xiàn)狀展開綜合介紹,研究了LDH與原始陶瓷層間的交互作用和陶瓷復層的耐蝕保護機理。


總結而言,每一位老師都做了十分精彩的報告,其內容涵蓋鎂合金力學性能、導熱性能、耐蝕性能、生物活性,以及鎂合金的制備、工藝、微觀機制,在實驗和計算、機器學習的角度全方位的介紹了鎂合金領域的諸多進展。本次分會持續(xù)了整整三天時間,同學與各位專家學者們進行了積極的交流和深入探討,對鎂合金材料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以及應用前景進行了分析。此次會議不僅拓寬了各位學者的學術視野,也突出了鎂合金作為輕質合金在未來工程領域的潛在價值,同時也為國內眾多學者提供了一個充分交流的平臺。作為最輕的結構材料,在當前節(jié)能減排與高端制造的發(fā)展趨勢下,鎂合金在汽車、航空航天、通訊電子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希望通過本次會議,充分加強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圍繞先進鎂合金材料的核心技術,對鎂合金開展更為細致的基礎研究,促進鎂合金材料實現(xiàn)產業(yè)化與規(guī)模應用,滿足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對鎂合金材料的需求。


聯(lián)
咨詢熱線:
400-110-9771
客服微信:
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