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狂魔”啟動,正全力開鑿運河。從南到北,包括安徽、廣西、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共6個省份,都在全力行動,加起來總投資將超8500億。
六大運河系統(tǒng) 總投資超8500億
浙贛粵大運河:連接浙江、江西和廣東三省,總長1988公里,其中贛粵段1228公里,投資1500億元;浙贛段760公里,投資1700億元。建成后將實現長江與珠江水系聯(lián)通,形成縱貫東部沿海的運河經濟走廊,推動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經濟圈深度融合,使江西等內陸省份獲得長江 - 珠江黃金水道雙通道,戰(zhàn)略價值重大。
江淮運河(已通航):位于安徽省境內,連接長江和淮河,總長156.6公里,按Ⅱ級航道標準建設,總投資912.71億元。該運河結束淮河中游及長江中下游水運不暢的歷史,形成南北黃金水道,縮短運輸航程,降低物流運輸成本,促進沿線地區(qū)經濟發(fā)展。
平陸運河:坐落在廣西境內,連接南寧至北部灣,全長134.2公里,投資727億元,設計通航5000噸級船舶。建成后將改變廣西臨海無江河直接通航入海的現狀,提升西部地區(qū)貨物出海效率,降低運輸成本,成為西南地區(qū)對接東盟的陸海新通道。
荊漢運河:地處湖北荊州至武漢,長約236公里,投資784億元,可通行萬噸級船舶。該運河的建設將縮短長江中游航程260公里,減少運輸時間14小時,年降物流成本超300億元,未來還將成為長江 “黃金水道” 的重要分流通道。
湘桂運河:連接湖南和廣西,全長約300公里,投資約1500億元。建成后將構建長江中上游至北部灣便捷水運通道,使湖南礦石、農產品等大宗貨物可經珠江直達粵港澳,推動中西部地區(qū)深度融入 “一帶一路” 建設。
河南省內河水運項目:河南同步推進47個內河水運項目,總投資1416億元。通過擴建周口港、信陽港等樞紐,打造淮河、沙潁河等四條通江達海通道,形成2000公里航道網,使河南大宗貨物水運成本下降60%,強化與長三角產業(yè)對接。
三個層面引動水泥行業(yè)格局重塑
1、或直接拉動水泥需求超8000萬噸
運河建設對水泥需求的拉動作用較大,堤壩及樞紐建設均需要大量的混凝土。例如,平陸運河建設中,馬道、企石、青年三大樞紐船閘主體混凝土總量約584萬立方米。
根據現有數據測算,平陸運河、浙贛粵大運河、江淮運河、荊漢運河、湘桂運河五大運河建設或拉動水泥需求超8000萬噸,具體來看。
平陸運河全長134 公里里程,需澆筑 1290 萬立方米混凝土,按每立方混凝土需 300kg 水泥計算,每公里運河需用 2.9 萬噸水泥,運河建設拉動水泥需求387萬噸。
假設以平陸運河每公里混凝土用量9.63萬方,水泥用量2.9萬噸為基準,可測算出其他五大運河混凝土及水泥用量分別為:
浙贛粵大運河全長1988公里,澆筑混凝土19144萬方,拉動水泥需求5765萬噸。
江淮運河(已通航)全長156.6,澆筑混凝土1508萬方,拉動水泥需求454萬噸。
荊漢運河全長236公里,澆筑混凝土2272萬方,拉動水泥需求684萬噸。
湘桂運河全長300公里,澆筑混凝土2888萬方,拉動水泥需求870萬噸。
河南省內河水運項目中改建、擴建、新建巷道均有,且公里數不詳細,暫不做考慮,但也勢必帶來至少數百萬噸級的水泥用量。
2、“通江達?!备淖兯噙\輸“短腿”特性
水路運輸運量大、成本低的優(yōu)勢是其他交通運輸方式難以比擬的,特別適合大宗貨物的長途運輸。水泥是典型的短腿產品,公路經濟運輸半徑一般200-300公里,而水路運輸半徑可以達到1000公里以上甚至更遠。
水泥行業(yè)將水路運輸優(yōu)勢,玩兒得最溜的當屬海螺“T型戰(zhàn)略”。利用長江黃金水道,在沿江地區(qū)新建大型熟料基地,在需求旺盛的沿海建設粉磨站,形成“熟料基地—長江—粉磨站(核心消費市場)”模式,同時利用航運的延時特點,將長江變成“移動的熟料庫”,減輕庫存壓力,完美解決市場、成本、庫存,這三個關乎水泥企業(yè)存亡的死穴。
運河的建設將大幅提升沿線水泥外運能力,打破現有的運輸壁障。
以平陸運河為例,廣西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目前主要依靠西江運往珠三角市場,但西江運力受季節(jié)影響嚴重,且貨流量大,航道擁擠,限制了水泥外運能力。平陸運河建成之后,將縮短西江中上游地區(qū)入海航程約560公里,時間省一半,成本能降30%以上,成為廣西水泥外運提供更佳路線。
不僅如此,平陸運河號稱“西部陸海新通道”,其不僅是廣西的事兒,更是將西南內陸(云貴川渝)和海上貿易鏈接起來的大動脈。
平陸運河建成之后,西南內陸水泥可以直接進入北部灣,然后從北部灣輻射包括珠三角、海南省、福建省在內的沿海地區(qū),廣西水泥外運將不再受限于西江,目的地也將更加廣闊,徹底改變現有的東南沿海水泥市場格局。
其他五大運河也將將對沿線水泥外運產生深遠影響。
六大運河系統(tǒng)建設完成之后,將徹底改變沿途及周邊省份市場格局,水泥的跨區(qū)域長途運輸將變得更加普遍,當前依賴區(qū)域市場協(xié)同形成的市場格局有望重塑。
3、內陸經濟崛起 中部水泥需求獲長期支撐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重心都在沿海及沿江地區(qū),東中西經濟發(fā)展差異較大。運河建設不僅僅是聯(lián)動水路運輸,加強區(qū)域間的經濟聯(lián)系,更在于促進沿岸經濟發(fā)展,助推內陸經濟崛起。
大運河通航后,沿岸地區(qū)的運輸效率顯著提高,經濟協(xié)作關系更加密切。憑借優(yōu)越的水路條件,部分沿河城市將轉型為重要的商業(yè)集散地和物資中轉站,有助于推動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
以總投資達3200億元的浙贛粵大運河為例,該工程建成后將實現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的南北貫通。這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將為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帶來顯著效益,大幅提升江西省在全國經濟版圖中的地位。
運河項目的落成不僅將優(yōu)化當地出海通道,還將促進產業(yè)集聚,為本地居民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機會,減少外出務工需求,推動產業(yè)園區(qū)在本地蓬勃發(fā)展。甚至加速沿海制造業(yè)向內陸地區(qū)的轉移,為內陸經濟發(fā)展增添強勁動力,而經濟發(fā)展是產生水泥需求的根源,沿線城市經濟發(fā)展有望對未來水泥需求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綜合來看,堪稱世紀大工程的六大運河,對水泥行業(yè)最直接的影響短期內為水泥需求提供支撐,而更深遠的影響在于交通運輸條件改善帶來的市場格局變化及沿線經濟發(fā)展帶來的長期水泥需求。